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

2018_宜蘭~見晴古道


2018/11/15 見晴古道(農曆十月初八)


見晴懷古步道 海拔1,890公尺 全長0.9公里 步道口位於太平山公路23.1K

前言:
見晴古道曾入選為全球最美的28條小路,因而名氣響亮,慕名而來的遊客自然不少,步道口的入口意象,寫著「昔日山地運材軌道」。
(15:43)
步道沿著運材鐵道的原路基而行,留下舊軌道,鋪上碎石子,搖身一變,成為老少咸宜的步道

二條鐵道中間設置休息椅,左軌道是碎石步道,右軌道則保留原貌。

100公尺,立有里程柱,這條古道風情,其實就在鐵路的魅力。

步道穿行在森林裡,兩旁都是紅檜人造林。


步道旁遺留有伐木時期的樹頭,及倒木。

魚鱗蕨羽軸與葉軸幾呈垂直,最基部一對羽片全長,約等於葉軸的長度,整張葉片像個正三角形。

稀子蕨,在葉軸表面經常會長出一至數個不定芽,是其最明顯的特徵,其不定芽在野外求生時可熟烤食用。

伐木後的樹頭上,長出了二代木!

400公尺處,又見兩條並行的軌道
(16:00)
鐵道轉輒器,轉換火車行進方向的道岔,是鐵道的重要遺跡。

黃金珠,莖直立,頭花黃色常下垂,葉狀苞片披針形略反捲,見於潮濕的林蔭下。


鐵道經過溪澗,架設木棧橋,因年代久遠,都有腐朽,留下懸空的鐵軌供憑弔。

愈是殘缺破損的遺跡,愈能喚起人們的思古幽情。

這段弧形鐵道更是攝影者的最愛,見晴古道懷舊」的亮點就在鐵道的木棧橋。

從筆直的樹縫間窺伺,太陽已西斜,台語說的「日頭落山」,在這裡太陽是真的要下山了!

第二段鐵道木棧橋遺跡,有幾根枕木因腐朽而斷落。

懸空的枕木,密佈著青苔,更顯自然原始,充滿年代感。


步道透空處,還可眺望遠山浮雲,景色絕美!


今日的太平山處處見雲海,來太平山還是要有好天氣,才能欣賞不斷上演的美景

鐵道捱著山坡,步道改下溪谷通行,由溪谷仰觀鐵道,自有不同風情。

木棧橋下,一泓清泉,細流涓涓,水聲泠泠,舒心滿懷
(16:13)
疊石親水區裡,遊客三五成群,步調緩慢的浸淫在這方小天地

見晴古道上唯一的巨木,因空心失去砍伐價值,幸運的保存下來。

巨木的樹頭,硬是被鋸出了一個大洞來,是古道上的小遺憾。

側觀這株扁柏巨木,小苗找到了生存點,與母樹相依,形成二代共生

過溪澗,鐵道損毁中斷,有拱形鐵橋可通行。

拱形鐵橋通過一處峭壁,峭壁上掛著一絲細流,卻有摧枯拉朽的爆發力,否則鐵道不會不見了

緊接著是單索吊橋,吊橋雖然安全,卻搖搖晃晃的,若是不敢走,旁邊也有步道可通行。

在吊橋的中段透空處,依舊可以眺望山巒雲海的美景。

再過一段堅固的鐵橋,橋固然堅實,方才搖晃的感覺猶在。

轉個彎,竟然還有一條單索大吊橋,前面的吊橋只是小體驗,這座可是挑戰級的大吊橋,旁邊沒有步道可通行,想通過就一定要走過這座吊橋。
(16:28)
前面有柵欄阻檔,步道已到了盡頭,見晴古道目前僅通行至此,短短的900m,卻富涵著多樣的景觀,無怪乎有高名氣!

返回第二單索吊橋,跨距真的很大,走在上頭晃動不已,記得要禮讓通行,也不要佔據吊橋太久,畢竟有人等待著通行。

夕陽西下,天邊泛起了雲彩。

步道平緩友善,森林筆直茂密,得遇宜人的氣候,就是悠遊古道的好時光

暮色漸蒼茫,山區很快就會暗了下來,得快點走出步道。
(16:49)
出步道口,景觀台前還有不少遊客,流連在夕陽的餘暉裡,盡覽崢嶸的聖稜線,尤其是突兀的大霸尖山,最是特出

太平山區終年多雲霧,「見晴」,原是一件奢恥的事,沒想到今日一整天,見晴有晴,見雲海有雲海,見聖稜線有聖稜線,諸事吉祥順遂,感恩了!


後記:
離開山毛櫸步道後,可以在翠峰湖步道口上個廁所,順便洗刷鞋上的泥巴,再驅車下山,過太平山莊後,路邊有一處停車場,就是見晴古道。

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原長5.5公里「見晴線運材軌道」部分路段整建而成,步道原長2.35公里,因部份路段崩塌僅開放至0.9公里。

Google地圖:



Google Earth

參考地圖:


參考資料:
見晴懷古步道

延伸網頁:
2018/11/15 山毛櫸步道



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

2018_宜蘭~山毛櫸步道


2018/11/15 山毛櫸步道(農曆十月初八)

台灣山毛櫸步道 海拔1,878公尺 全長3.8公里 往返約需3 小時 步道口位於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翠峰山屋旁


前言:

昨天還是濛濛煙雨,對照今早的天空,一半藍天,一半白雲,思索著太平山應在藍天底下,秋末冬初,東北季風陸續報到,此時節上太平山總得要碰碰運氣。

由民宿前往翠峰湖,路程就要100分鐘,出發前二週,每天盯著太平山莊的訂房系統,一直等不到空房,為了抓住山毛櫸的尾巴,住遠一點也得認了!

玉蘭茶區眺望蘭陽溪,碧藍晴空,朵朵白雲,天氣果然好轉,把握時光,敢緊上山。

白鶺鴒在短牆上,疾行跳躍著,沐浴在陽光裡 



(10:19)
車停放在翠峰山莊下方的停車場,背上裝備,往「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」出發。 


(10:36)
步道沿著昔日的運材軌道而行,寬闊而平坦,泥土路上略微潮濕。 



板岩地層,一片片的堆疊就如同千層派 



步道兩旁種植檜木台灣杉為主。 



伐木時期的鐵皮工寮,雖簡陋卻也遮風蔽雨。 


小木橋處,有活水源,取水方便,只是禁止野炊,水源也就派不上用途。 


林道容易積水,鋪設圓木形踏階,並安裝防滑的葉脈踏板,形成太平山獨特的圓木步階景觀。 

林道泥濘圓木步階當初是為了保護地被苔原免被踐踏,只不過,人潮來往,錯身困難,總有人得踏泥而過。 


檜木林,開闊地陽光普照,步道濕滑泥濘,不穿雨鞋,就會很難堪,很多回程的遊客,腳上都是穿著泥鞋。 

眺望銅山,台灣最大面積的山毛櫸純林,山頭染紅一片。 


銅山北面已見雲海,正慢慢朝南擴展。 


浮雲飄忽,山脊上的山毛櫸,不紅不黃算是褐色吧! 


今日主要是賞山毛櫸,並沒有打算前往銅山,聽說路況很差,沒人領隊實不宜冒進,遠觀山毛櫸的變葉林相。

真正的山毛櫸步道指的就是銅山稜線上的這一道山脊,光是這一段稜線,就夠燃燒大家的熱血了! 

眺望臺前步道開始下切,立有警告牌提醒遊客,需衡量自身體能及注意往返時間。

經過一片太平山櫻林,枝椏蕭瑟,並沒能引起大家的興趣。

趁著雲海尚未全面覆沒之際,俯瞰南澳北溪的上游溪谷。

除了賞山毛櫸外,也可看到崩塌坡地,芒草翻飛的景象。

陡下步階,回程就是陡上,迎面而來的遊客,全都氣喘噓噓,要有心理準備。

紅紫柄小菇,乳頭狀的菌蓋,紅紫色的菌柄,在陽光下顯得萎凋,從棧道底邊冒出。

(11:38)
過鞍部,崩塌處的開闊地,芒草如箭,一根根的插在山坡上。

鞍部3K里程柱,轉上坡100公尺,就要走訪山毛櫸的故鄉。

回望望洋山東坡,珍貴的紅檜扁柏都已砍伐殆盡,留下山毛櫸等雜木,芒草佔據了空曠的山坡,在陽光照耀下,亮白如雪。
(11:40)
初抵稜線,山毛櫸一身的澄黃,展露絕色風華,歡迎不遠千里而來的遊客。

艷陽下,山毛櫸葉片閃耀著光芒,展現金黃的靚妝。

山毛櫸黃葉及落葉,取決於氣候的因素,每天都有最新情報,這棵黃葉耀金的山毛櫸,算是給晚來遊客的見面禮。

葉片轉黃的山毛櫸,最令人激賞,蕭瑟的枯枝,配搭白雲藍天,也有迷人之處!

在林道眺望稜線時,只看到一排山毛櫸立於山頭,上稜才發現,原來山毛櫸長在東北季風的迎風面,喜歡潮濕的水氣,稜線的北坡就長滿了山毛櫸

山毛櫸的主幹很少筆直,因而逃過了砍伐,但見枝條橫斜扭曲,尤勝梅花,更能入畫。

葉片似黃還綠的山毛櫸,在此時節裡已屬少數。若早二個星期前來,或許整片會是黃綠色森林

步道旁堆滿山毛櫸的落葉,即使山毛櫸葉片全掉光了,我覺得也還有枯枝、落葉可賞。

稜線上的木棧道,鋪設特別用心,由於山區經年下雨,木棧板上特別釘上防滑木條。

山毛櫸長在稜線的北坡,也就是迎風面,南坡卻是綠色森林。

喜歡蕭瑟的枝條,冷清又孤寂,赤裸而脫俗,領略山毛櫸簡樸的美感

枝稍上稀疏而帶澄黃的葉片,以藍天為底,襯托出嬌嫩的靚彩。


羽萼懸鉤子,蔓性攀緣,密生毛絨,線形托葉,羽狀深裂,萼裂羽絲,熟果鮮紅可食。


不知不覺中,已走到步道盡頭,有觀景平臺。
(12:13)
步道終點3.8K里程柱,觀景平臺有20人的限制

觀景平臺的「回」形棧板,中間保留三棵山毛櫸,四周擺設休息木椅。

東眺銅山,山頭已為雲霧籠罩,加上山毛櫸的枝葉遮掩,展望不算良好,倒是個歇腳用餐的休閒平臺。

停留幾分鐘後,有一票高嗨的遊客,聲浪掀動棧板,嗓門關不住,寧靜雅致的平臺頓時吵雜難耐,只好另覓他處休息。

步道上,遊客們大都走走停停,沉浸在山毛櫸的世界,無需太多的言語。

山毛櫸主幹盡皆扭曲,也都健壯粗大,在刀斧下意外的留下珍貴純林。

每當秋風吹起,山毛櫸一夕間染黃一片,迷戀遊人無數。
(12:40) 
3.5K圓木休息區,應該是山毛櫸倒木鋸截而成,相當罕見,遊人往於途,大都能保持靜謐的態度

午後的雲海越積越厚,除了藍天外,就屬一堵白牆了,精彩可期。

仰望樹稍,艷陽高照,山毛櫸的葉面正閃耀著金黃。

由枝椏縫隙間眺望銅山銅山海拔1,920公尺,並不是多麼巍峨冷峻,實則路況泥濘難行。

休息區旁有一棵山毛櫸,主幹分歧,枝椏茂盛,像隻大傘蓋,目前已是繁葉落盡。

對於山毛櫸的醉戀,捨不得離去,忍不住多拍,留下追憶。




濃霧就快漫上稜線,說不準下一秒鐘,就看不見靚麗的山毛櫸了。

回到稜線岔路口,迎賓山毛櫸展露璀璨的姿容,獲得遊人高度的讚賞,也當作是此行的壓軸!
(13:40)
左下步階,揮別銅山稜線,今日真夠幸運,陽光露臉,雲霧散退,真是如願以償,收穫滿行囊!

下至芒草低鞍,回頭已不見山毛櫸的身影。

巨木樹頭,見證伐木時期肅殺的歷史,望洋山的針貴樹種,全遭砍伐運下山,徒留這個樹頭。

步階陡上遊客們叫苦連天,舊步道因塌坍而封閉,才會另闢新步道低繞。

太平山櫻林,上至瞭望台即將回到平緩的廢棄林道了。
(13:56)
眺望台眺望,稜線框住了雲海,雲海已不安分,準備漫過稜線,要是有時間應該留在眺望台前觀看一場雲海秀。

眺望臺旁,留有運材軌道的遺跡,還有鐵道轉輒器,足以說明如此平緩的步道,就是走在昔日的運材軌道路基上。

這段泥濘路,得躲閃踉蹌而行,遊人敗在腳下的步鞋,真的難以保全愛鞋。

(14:06)
揮別山毛櫸步道,瑰麗耀金的影像,深深的烙印在腦海裡。

途中尚有多處的泥濘地,有的地方堆放沙包充當踏階。

也有外頭包覆著鐵網的長木步階,只是觀賞人潮眾多,泥濘地上到處都是鞋印!。

像這樣乾爽的檜木森林步道,行走其間就是享受森林浴。


檜木林的邊坡上,長滿了綠茸茸的泥炭苔


泥炭苔植物體緊密呈頭狀,側枝叢生,吸水力強,不耐陰暗乾旱,喜歡潮濕環境,微觀如綠小森林。

山毛櫸步道原是腰繞望洋山運材軌道,因而步道平緩寬敞,然而多雨常泥濘,才會有圓木步階的鋪設


運材軌道深入望洋山區,加速原始森林的砍伐,密植的檜木全是新造林,沿途已不復見粗壯高聳的巨木。

1K的里程柱,路面趨於乾爽,台灣紅榨槭紅葉滿地,卻不敵山毛櫸所受到的觀注。
(14:39)
山坡上的翠峰山屋,要是能在這兒睡上一晚,就可以悠遊附近的景點,只可惜,山屋的房數不多,太難預訂了。

回到峭直的板岩千層派,離出口已不遠了。
(14:46)
出步道口,依舊是晴空萬里,午後太平山常見的雲霧及霪雨,全沒來報到,真是小確幸!

由停車場眺望遠山藍天,雲海飄盪,景色壯麗!


小葉懸鉤子台灣莓),根生羽狀複葉,葉小花大,花梗長,多分枝,具鉤刺,匍匐草地而生。


離開山毛櫸步道後,翠峰湖步道口有公廁,還可順便洗刷鞋底泥巴,明智抉擇,穿著雨鞋,也就不用麻煩了。




後記:
台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,屬殼斗科落葉喬木,分布於海拔1,600 1,800公尺之稜線上,大都集中在北插天山及太平山二處,其中以太平山的山毛櫸步道,較容易親近,適合一般遊客健行

台灣山毛櫸的最佳賞葉期,約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,還得視實際天候狀況略為調整,當日的黃葉率90%,落葉率70%

太平山的山毛櫸純林,位於山毛櫸步道末段,也就是銅山稜線的3.2K~3.8K處,是賞黃葉的精華路段

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,全票平日150元/人、全票假日200元/人,汽車100元/輛

台灣的五種珍稀植物:台灣穗花杉、台灣油杉、南湖柳葉菜台灣水青岡清水圓柏。其中,台灣水青岡是唯一的闊葉樹。

台灣山毛欅和紅檜、扁柏相較,以經濟利益而言,台灣山毛欅算是雜木,沒有砍伐的價值,因而得以保存純林至今。

銅山,海拔1920公尺,二等三角點,位於宜蘭南澳鄉,登山口位於山毛櫸步道的終點觀景台左下方。

我的足跡:


Google地圖:




Google Earth


參考地圖:

參考資料:


台灣山毛櫸步道


延伸網頁: